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蔡光華 Chris Choy
2021-07-19 09:04:12
我不是藥神

若「我不是藥神」今天才拍完,相信很難可以公映,但這是一套最反映中國醫藥情況的電影,道出醫藥的問題,這不單是中國的情況,外國亦相似。新藥在專利期提價以補償龐大的研發費用是無可厚非,但因為架構因素,由出廠到病人手,售價被抬高倍計。同一專利藥,中國的售價可以是美國的一倍,原因包括入口稅、經銷成本及醫生回扣,令已經很可憐的病人更百上加斤。能夠納入醫保可以減輕一些,近年政府採用帶量採購亦同曲異工,但你有張良計,醫藥仍然是最不ESG的行業。

我對藥股興趣一向不大,無疑最大的願景是一旦研發成功,便財源滾滾來,但這種利潤是趁人病攞人命。一隻新藥要經過三期漫長的驗證才可以,當中花費天文數字,並且不代表成功,所以專利藥貴是補貼失敗的研發也無可厚非,但看藥廠的營收,便發覺非常豐厚。再細看財報,中間的銷售費用也不少,說真是回扣給醫生,因為要令到藥方有你的份兒。

就算成功推出,若效果不佳,亦會蝕大本,香港本來已訂購亞斯里安,最後是不了了之。老實講,年頭買邊隻是靠估成份多些,就算估中邊隻有產量,也不一定贏錢。

老實講,翻看文件,藥廠研發的新藥,要真真的了解,是非常有難度,一知半解已不錯了,在這樣的情況下去判定前景實在是斷估,真的是識少少扮代表。大家若有留意畢非特或彼德連治亦少沾醫藥股。

拜改例,近年香港有很多沒有盈利,甚至沒有銷售的藥股,怎可能每間都成功,這是另一個資本操作,只要IPO集資的錢能夠捱到班私募離場,過海便是神仙。有趣是大企亦趁勢撈一水,大攪XX健康,利用自家的資源,推出網上售藥,網上診症等,真的是講多過做,這種靠關係和焯頭的生意,難以想像可以維持下去。

大家不要被一些藥股的表現吸引,小心在泡沫高位接貨。藥股縱使有盈利支持,如何消化高市盈率是要思考,畢竟價錢和需求能否持續,也不說隨時生現品質的風險,及過了專利期價格下跌。事實上,過百倍的市盈率,科技股亦望麈莫及。

話說回頭,健康才是最重要,方法很簡單,勤做運動及注意飲食,自然遠離城市長期慢性疾病。另外是定期驗身,盡早發現問題,可以提早及少費根治。不過,也不是一無是處,下篇介紹一隻有潛力的醫藥股。

[蔡光華,力高資產管理投資總監 [email protected]](香港證監會持牌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