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鄭希鈉 Philip Cheng
2020-04-23 18:32:18
疫情下的強弱分水嶺

一隻區區十分一微米大小的新型病毒,便足以重挫全球經濟,各國政府紛紛開動印鈔機,直升機式派錢救民救企,增加經濟市場上的現金流動性,換來的代價卻是貨幣貶值或價值被稀釋,令各國政府債臺高築,愈踩愈深。這究竟是救巿,還是自殺之舉呢?

在解答這個問題之前,不妨先拋拋書包講歷史。當今經濟學上,可分類為兩大主流學派,分別是「凱恩斯學派」(KeynesianEconomics)及海耶克學派(HayekianEconomics)。早在1930年代,這兩派的創始學者凱恩斯(JohnMaynardKeynes)與海耶克(FriedrichHayek)已就經濟學的未來爭論不休,而政府在金融市場上的角色,以及干預市場對個人自由的威脅則是兩派其中一個爭論不休的課題。

凱恩斯學派信奉大政府主義,主張在經濟蕭條時讓政府主動介入,大放需求,拉動經濟巨輪,設法讓金融巿場在跌勢之中來一次V形反彈。相反,海耶克學派主張大市場主義,對經濟市場自由放任,自動調節,政府則可袖手旁觀。「袖手旁觀」這四隻字若說得好聽與保守一點,便是大家經常聽到的「積極不干預主義」(PositiveNon-interventionism)。

顯然而見,當今美國的財金官員便是凱恩斯學派的思維,他們在疫症下推出多達2.3萬億美元的救市措施。如此大手筆重槌出擊,可見他們對凱恩斯學派的學說奉如圭臬。

其實,美國奉行大政府主義早已有先例。話說在1929年至1933年期間,亦即兩派學者爭論不休之時,美國正值經濟大蕭條,股巿由高位跌至41.22點,市值一下子蒸發了89%。而時任總統羅斯福(FranklinD.Roosevelt)就在那段期間,主張以公共事業及農業補貼,多方面振興經濟。近一點的例子,可重溫2008年金融海嘯,美國政府接連推出一系列的量化寬鬆政策救市,最終亦贏得漂亮一仗。

相反,海耶克學派奉行「物競天擇,適者生存」的大道理,經濟大蕭條正好是換血大洗牌之時,缺乏競爭力的公司會關門大吉,讓良幣驅逐劣幣,但過程中往往會有相當多的精英巨頭因資金斷鏈而破產,大量員工被裁員或遣散,更嚴重的更可能會引發社會運動,招致政權不穩。

權衡利害之下,不難發現海耶克學派崇尚的自由理念固然是美好,但實行上卻不太可行。遇上全球經濟受挫,弱國會加速衰敗,強國若不守住咬緊牙關,便會步其後塵踏上衰敗之路。正因如此,觀乎各個大國的當權者面對這等的經濟大難關,基本上只有一個選擇,就是不惜稀釋貨幣價值,也要博一博求經濟來一個V形反彈,好讓國民及早逃離經濟下滑的旋渦。

不過,要做大政府代價並不小,眼見美國政府的債務愈積愈多,世界的投資者以至各國政府對美元的信任是否仍堅定不移呢?不計疫症這段時間,美國國債已經是連續17個月被沽售,大量資金流出美國國債轉持美元,是否代表美國的光輝大時代時辰已到呢?

當下這場疫症,足以讓眼利的投資老手看穿世界未來大勢。若美國國力愈積愈弱,剩下的就只有美元霸權。但假如巿場上沒有人再相信美元,美國便會成為全球負債最多的國家。為了保住美元的霸權地位,美國絞盡腦汁也會阻止他國爬頭取代其地位,至於如何確保其他國家的國力比自己弱,便是另一個故事。

說回這場疫症,美股巿場能否在短期內喘定呢?觀乎今次的新型冠狀病毒,傳染性雖強,但對很多藥物都呈藥性反應,實質並不難醫治,而且康復者會有抗體,等到全民有抗體或疫苗面世相信指日可待,對美國的衝擊便會相繼告一段落。反之,這段期間,其他資源缺乏的落後國家卻極可能成為重災區,民不聊生、政權不穩之下,資金陸續逃亡到美元及人民幣,令政府雪上加霜。眼見美元指數正貼近100點,屬高位中的高位便知,這情況正在發生。所以,這次疫症究竟是福是禍,從全球感染及死亡人數上看,答案固然是禍的多,對弱國的禍害則更深,不過對於中美兩國來說,卻是鞏固其世界地位的強心針,相信兩國股巿很快會重振雄風。

鄭希鈉(筆名:巨鯨):獨立股評人,「求知投資」教學網站創辦人,打正旗號打大鱷第一大幫派。

以上資訊純粹分享及個人見解,不構成任何投資意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