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洪聖奇 David Hong
2019-09-27 01:15:00
95後已經不去上海了?留下來的年輕人才更值得期待

近年的「魔都」上海,年輕人彷彿越來越少。從統計數據來看,一方面,統計局數據顯示,老年人口佔比逐年升高,另一方面,在外來人口增量較往年減少的情況下,其中外來老年人口佔比卻在增加,無一不驗證了上海的年輕外來人口的確在減少。那麼,究竟是哪些年輕人已經「逃離」上海?這些逃離上海的年輕人有什麼特徵?不選擇上海,他們又去向了何方?這對上海來說,又有著怎樣的影響呢?

一、 外來人口主要以年輕群體為主,整體增量連續三年負增長 作為中國經濟最發達的城市之一,上海對年輕人的吸引力毋庸置疑。據最新統計的外來人口年齡結構來看,15歲~44歲的人口數量佔比超過6成,青壯年勞動年齡人群依舊是上海市外來人口的絕對主力。

不過,從外來人口的歷年增量變化來看看,在上海2014年之後出於對人口控制目標的要求之後,外來人口數量明顯下降,2015年到2017年三年間甚至出現負增長,直至2018年才有所增加,但也不敵2013年之前的水平。另外,在外來人口增量減少的情況下,外來老年人口數量開始呈增加態勢,這無疑意味著來上海的年輕人正在減少。

二、 來滬人員中高學歷比重增加,餐飲、家政等低收入行業佔比在下降 首先在教育水平方面。據流動人口調研數據統計,2014年來滬年輕人還多是以中學和高中學歷為主,比例接近8成,而大學本科及以上的年輕人佔比僅為7.3%;而2017年,儘管外來年輕人教育水平仍以中學和高中學歷為主,但佔比同比2014年大幅下降了12.2個百分點,比例已經降至6成同多,同時本科以上學歷水平的年輕人佔比更是提升到了13.5%,提升了5.5個百分點。

由上可以看出,來滬年輕人教育水平在四年間明顯提升,「人才」的比重在不斷增加。由於來滬年輕人教育水平較以往有明顯提升,而2014年~2017年也恰好是人工智能、現代物流、新型金融、先進製造業等行業快速發展的時期,來滬年輕人從事職業和收入水平較以往也有明顯改變。

從事批發零售行業的年輕人2017年的比例較2014年也提升了4.8個分點,進一步分析可以發現,2017年自己當老闆的年輕人同比2014年提升了近7個百分點,「給自己打工」的意願越來越強。同時,收入增速提升較快的教育行業以及傳統高薪金融行業也越來越受來滬年輕人的歡迎,比例較2014年也均有提升。

三、家鄉省份核心城市更受認可,成為年輕人二次流動首要選擇 而這些變少的外地人去了哪裡呢?以佔比減少最多的山東人來看,大部分年輕群體選擇在省內流動。根據流動人口調研數據,2017年95後在省內流動的比例已經在6成左右,而2013年還有一半的比例選擇到省外謀求發展,可見年輕流動人口對家鄉所在省份城市的認可度正在提高。

留在省內的年輕群體多偏向於青島和濟南,兩者合計佔比接近7成。不過,在2013年濟南的佔比相對較高,達到45%,而在2017年濟南的佔比下降了10個百分點至35%;同時,青島的比例明顯上升,達到33%。造成這種現象的原因主要是濟南高校資源相對較多,2013年95後多數還在上學,因此比例較高,而隨著這一年齡段的人群逐步工作,經濟發展水平更加的青島則更受青睞,流向青島的95後佔比也隨之升高。結合青島市近幾年外來人口增量也能看出,相對於濟南,另外,煙台、威海等經濟發展較好的沿海三四線城市2017年的比例較2013年也有提升。

而對於流出至省外的這一部分年輕群體來說,距離家鄉較近的天津和北京仍然是首要選擇,比例均在15%以上。不過,天津由於近來經濟發展速度放緩,製造業等產業不景氣的影響,選擇天津的95後山東年輕人比例也有所減少。而在長三角區域,南京已經和上海相同,成為95後山東人的主要流入城市之一。一方面,南京市政府近年來大力推行的人才政策,使得南京對年輕人口的吸引力明顯提升,2017年後南京的常住人口都保持著比較可觀的增長;另一方面,相對較低的生活成本也讓更多年輕人逃離上海而選擇南京。

四、 總結:外來人口減少不一定是「壞事」,留下的95後未來發展更值得期待 事實上,不僅是上海,外來人口的遞減現象同樣在北京發生,年輕流動人口的比例同樣也隨之減少。特別是從事低端製造業等收入水平較低行業的人群,在生活成本的壓力下逐漸向家鄉或鄰近家鄉的二線城市轉移。並且,自2016年起,各大城市都開啓了人才搶奪大戰,給予較為優渥的條件吸引人才,對於在一線城市生活壓力巨大的年輕人的吸引力明顯提升,因此如杭州、寧波、合肥等二線城市近年來的常住人口增量都十分可觀。

流動人口的向省內回歸,對於眾多二線城市而言自然是重大利好,一方面,相比在遙遠的一線城市而言,在臨近的省會城市工作時間、空間成本都更低,也有助於增強城市外來人口的凝聚力;另一方面,這些人群所帶來的增加住房需求也會推動當地房地產市場的發展,給當地市場帶來更多生機。

不過,對於以上海為代表的一線城市來說,這樣的「外來人口減少」也不一定是壞事。一方面,減少的人口大多是收入水平較低、文化水平也不高的從事製造業等低端產業的群體,對於現階段的上海而言,這類產業人群對城市發展作用相對較小,且會使得公共資源更加捉襟見肘,也會進一步加大城市的管理難度;相對而言,能留在一線的年輕人教育水平相對都比較高,符合一線城市未來發展方向所需人才的需求,對現階段城市發展的貢獻更大,也更加利好這些城市未來的發展。

而就房地產市場來說,留下來的這些年輕人多從事金融業、零售等收入水平較高的行業,並且這一佔比仍在持續升高,這意味著95後群體未來的購買力水平也會逐漸提高,潛在增加的購房需求十分值得期待;另一方面,低收入人群的減少會使得一線城市較為緊張的公共資源得到一定程度的解壓,對於發展落後板塊的升級也是一大利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