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洪聖奇 David Hong
2019-02-18 01:00:00
外地95後vs本地95後:迫切買房和改善居住

新年伊始,我們進行了一次規模多達1.8萬人的問卷調查,其中年輕購房者(95後但不包括00後)達到4600人,本文主要針對戶籍95後和非戶籍95後的購房觀念在幾個方面進行了分析,發現:1)外地95後對周邊城市認同感更強;2)本地95後改善型需求佔比更高;3)本地95後購買力的領先優勢不明顯;4)本地95後更加在意區位的影響。

一、 對周邊城市的認同感:外地95後高出7個百分點 在對周邊城市的認同感上,本外地95後表現差異明顯:本地95後僅有12%的人表示會考慮在周邊城市購房,外地95後則有接近二成考慮在周邊城市購房,且那些考慮到周邊城市買房的本地戶籍95後中,一半以上的人購房目的是投資,絕大部分本地戶籍95後的自住需求會在本地完成。

從數據上來看,外地戶籍95後奮斗城市的認同感頗高,有6成外地95後表示會在目前常住城市購房,對目前常住城市的認同感帶動了對他們對周邊城市的認同感,寧願在周邊城市購房也要留在常住城市工作,僅有一成的人表示準備返回戶籍地購房。

二、 改善性需求佔比:本地95後佔比更高 本地戶籍95後改善型需求佔比明顯更高,結合數據情況來看,本地95後中有21%的客戶有改善型需求,比外地95後的改善需求高9個百分點。

但從城市整體層面來看,房價越高的城市,本地95後的改善需求比例優勢則越不明顯,上海、廣州、南京、杭州、蘇州這種房價較高的城市,本地95後改善需求佔比跟外地95後差距不大,差距都在5%以內,但房價相對較低的昆明、南昌、鄭州、西安、長沙等城市本地95後改善需求比外地95後均高出10個百分點左右,可見高房價也一定程度上抑制了本地95後追求改善居住環境的需要。

三、購買力:本地95後的領先優勢不明顯 由於本次調研城市涵蓋了一線、二線、部分三四線以及一些縣級市,房價差異較大,所以我們從意向購買面積的角度來衡量本地和外地戶籍95後購買力的差異。在意向購房面積上,本地戶籍和外地戶籍95後在購房面積的選擇上差異並不顯著,面積段受認可分布順序一致:90-120㎡>70-90㎡>70㎡以下>120-140㎡>140-200㎡>200㎡以上,且比例差距不大,詳細來看,在70-90㎡面積段內,外地客戶比本地客戶購房意願高出3個百分點,本地客戶有意購買120-140平方米、140-200平方米這兩個面積的比例比外地客戶高出幾個百分點,此外兩者幾乎持平。

相比外地95後,本地95後在購房方面的優勢主要在於首付比例更低、限購條件更寬松、「房票」更容易獲得,但實際購買力本身的優勢並沒有這麼顯著。

四、決策因素:本地95後更偏好市中心,外地95後重視通勤便利 調研數據表明,本地95後比外地95後更加在意區位的影響,外地95後則能夠接受通勤便捷對區位不佳帶來的補償,這是兩類95後購房決策因素中最顯著的區別。

從各類影響因素來看,無論本地還是外地95後關注的點基本相似,價格都是最重要的影響因素,其次區位的重要性也較高,其他因素中交通配套和開發商相對受到關注較多,而物業管理、學區、醫療等因素則比較不受到95後們的關注了。

在希望擁有的社區配套中,95後們的關注點重合度也比較高,超市商場、健身設施、幼兒園學校等配套均受到較高的關注。本地戶籍和外地戶籍關注程度差異最大的主要是游泳池、健身設施、肉菜市場和娛樂活動場所四類,本地95後明顯對健身類設施更有興趣,但外地95後似乎更喜歡逛市場和休閒娛樂。

整體來看,95後在非戶籍地工作的比例相比90後、80後都更高,而其中大部分人對目前常住的城市都是報以認可的態度的,這種認可也愛屋及烏地蔓延到周邊城市,可見吸引年輕人口的停留、常住對城市群的發展意義重大。就本地戶籍95後與外地戶籍95後的購房觀念差異來看,雖然同為95後,大家的購買力都普遍不高,但外地95後更加迫切地需要在目前工作地有一個安居之所,只要價格合適,即使是「老破小」也有一定購買意願;對本地95後來說,買房需求並不是最迫切的,雖然嘴上喊著「買不起」,但還是比外地95更加重視區位、物業等因素,要討好這些本地95後,更重要的是加強項目品質的打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