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鍾記 Benny Chung
2020-03-03 09:44:18
長線投資股票總是較債券和現金優勝

還記得本地著名基金經理陸東當年任職股票策略師寫研究報告的時候,經常用到「盈利收益率差模型」(Earnings Yield Gap Model)的概念,即是透過比較股市的盈利收益率及長期債券孳息率的差距,去評估和預測港股的合理水平。

甚麼是盈利收益率(Earnings Yield)?那是市盈率(P/E)的倒數,兩者屬於反比關係,市盈率越高,盈利收益率便越低,反之亦然。投資者可以把1除以市盈率〔1÷(P/E)〕而得出盈利收益率,再把這個盈利收益率,跟長期債券孳息率比較一下,看看它們之間的差額(代表投資股票的風險溢價)是否合理,從而判斷股票相對於債券是否更吸引。

以目前恆生指數大概26000點為例,根據Bloomberg的盈利預測數據,2020年的預測市盈率只有約10倍,倒數便是10%,相當於恆生指數的盈利收益率。把恆生指數的盈利收益率10%,減去香港10年期政府債券孳息率(10 Year Long Term Bond Yield)(被視為香港投資市場的無風險回報)約1%,便得出盈利收益率差為9%。

值得投資者思考的問題是:現時投資港股的風險溢價9%是否合理?會否太高?目前投資港股的風險真的那麽大嗎?假如投資者認為9%的風險溢價太高,即是代表港股目前的估值偏低,具有吸引力。反之亦然。

在《Stock for the Long Run》一書,被譽為「股壇教父」的著名金融學者Jeremy Siegel利用大量的數據,道出「長遠來說,股票的回報率勝過其他資產(包括債券、黃金),是最具增長潛力及最能夠對抗通脹的投資工具」的投資結論和智慧。

香港股票市場過去長期的總投資回報率(包括資本收益和股息)平均每年約7至8%。雖然股票長期的回報率高於債券,但股票市場價格的波動性(Volatility)及持續不斷的壞消息(比如中美貿易戰、本地社會事件、新型肺炎疫情等)卻嚇怕不少投資者,尤其是短線的投資者,令他們往往於股票下跌的時候不敢或不願意趁低買入股票,反而傾向減持,甚至止蝕離場,最終也許無法享受長期持有股票帶來的回報。

曾經聽過「股神」巴菲特投資之道的一段至理名言------你必須在財務和心理方面做好充分的準備,以應付股票市場的反覆無常,如果你不能眼巴巴地看着你買的股票跌至你買入價格的一半,還能從容地計劃你的投資,你就不該玩這個遊戲。不能承受股價下跌一半的人就不應該買股票。

短期而言,股票市場是「投票機器」,受到投資者情緒的影響較大,股價波動是必然的。要成功獲取股票較高的長期回報,投資者就須要承受和克服短期的股價波動及股市可能出現下跌週期時所帶來的心理和財務壓力。我認為只要資產配置做得好,大市估值過高的時候盡量不持有過多的股票,不借「孖展」(Margin)買股票,相信可以幫助穩健的投資者安然渡過股市的下跌週期或熊市。

當股票市場因為投資者擔心新型肺炎疫情會影響經濟和企業盈利而出現過度恐慌和拋售的時候,也許正是長線投資者趁低吸納的良機。我樂於以好的價格買入好的公司,然後長線持有。

我堅信「長線投資股票總是較債券和現金優勝」的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