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海潮 Derek Chan
2025-04-22 10:25:34

新盤次季買賣挑戰5,400宗 料季增45%

自二月初起步,樓市交投逐漸升溫,加上港府擴大100元印花稅至400萬元物業的政策,刺激低價新盤的買賣量顯著上升,預計第二季度可保持良好表現。根據土地註冊處的數據,今年首季全港錄得3,713宗一手私宅買賣登記,雖然較去年第四季的4,790宗下降了22%,但仍為過去六年同期的新高,顯示政策的成效。

買賣金額方面,首季的登記總值達318.86億元,按季減少47%,為近四季的最低水平。每宗平均售價為858.8萬元,較前季下降31%,創下37季以來的新低,這主要是因為細價新盤的登記數量上升,拉低了整體平均價。

從區域層面統計,港島、九龍及新界的一手私宅登記表現不一,九龍區的跌幅最為明顯,從去年第四季的2,437宗驟減61%至959宗,登記金額也減少67%至105.56億元。港島區錄得702宗登記,微跌3%,但金額下降36%。相對而言,新界區的表現較好,登記量上升26%,達到2,052宗,但登記總值卻下降8%。

至於熱賣新盤方面,新界區佔比超過55%,十大新盤中有六個來自該區。元朗的「朗天峰」以432宗登記成為最多,總值18.06億元,平均成交價約418萬元。屯門的「珀岸」則以326宗排名第二,平均成交價373萬元,而「YOHO WEST PARKSIDE」也錄得312宗登記。值得注意的是,港島南岸的「揚海」在首季的平均成交價最高,達3,651萬元,而屯門的「意嵐」則以349萬元的均價為最低。

展望第二季,隨著市場活躍度的回升及港府政策的持續效應,預計次季一手市場將持續增長。自二月起,一手市場已有回暖跡象,尤其是在財政預算案放寬印花稅後,新盤市場交投進一步活躍。考慮到傳統銷售旺季的來臨,雖然面對由關稅戰引發的全球經濟不明朗因素,發展商可能會以貼近市場價格的策略開盤,剛性需求仍有支持。

如若第二季的一手買賣登記能保持在每月約1,800宗的水平推進,則整體登記量有望達到約5,400宗,料按季增逾45%,創下自2024年第三季以來的高位。這將進一步印證市場的復甦趨勢及政策的良性影響。

利嘉閣地產研究部主管 陳海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