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富財經 Quamnet.com Logo
洪聖奇 David Hong
2019-09-19 09:08:00
是進是退?房企下半年拿地策略解析

商品房市場經歷了「極度悲觀-重返樂觀-回歸理性」的上半年後,上市房企也陸續披露了上半年的成績單,整體來看不少房企的表現仍然亮眼,規模優勢持續放大;土地投資方面,機遇型拿地、多渠道拿地成為房企下半年投資的主流選擇。

一、 大部分企業銷售進度過4成,下半年以持續出貨為主 2019年以來,政策層面均難言寬松,樓市「小陽春」曇花一現,但從上市房企發佈的中報情況來看,多數企業還是取得了相對穩健的銷售成果:8成左右的房企已經完成了年度銷售目標40%以上,下半年還將迎來「金九銀十」,按照下半年銷售高於上半年傳統表現來看,相信多數房企還是能夠按時完成全年銷售目標。年度目標完成率較高的房企主要是業績衝擊千億左右的房企,如建業、越秀、龍光等,截止至6月30日的合約銷售金額已經超過了全年目標的50%。

一方面這些房企銷售目標相對保守,另一方面區域利好給這些房企的銷售帶來了較大助力。如建業近幾年持續深入佈局河南的縣城,在實現全覆蓋的過程中,三四線縣城釋放的人口紅利給建業帶來了較大的銷售額;越秀、龍光均是重倉粵港澳大灣區的企業,國家級戰略利好對銷售助力較大。

相對而言大規模龍頭房企目標完成情況要弱一些,根據中報公佈的上半年業績,大部分企業目標完成率尚未達到50%,如恆大、世茂、龍湖和華潤等。恆大上半年實現合約銷售2818億元,完成年度目標6000億的47%,但其下半年可售貨量高達8000億元,轉化率僅需4成便可完成目標,龍頭房企下半年可售貨值都遠大於實現目標需要的銷售額,規模還是龍頭房企致勝的法寶。

整體來看,市場趨於靜淡對規模房企的影響有限,大部分上市房企都向著年初制定的目標平穩前進,從另一方面也體現出市場仍在持續分化中,龍頭房企穩居前列,中等規模的房企正在加速佔領市場份額,小型房企的生存環境愈發惡劣。

二、 龍頭房企投資全年保持謹慎,融信、建業等下半年或加速拿地 從典型上市企業拿地態度的變化來看,碧桂園、恆大、萬科等典型龍頭房企全年都保持理性的拿地態度,主要是由於此類規模房企土儲規模相對充足,貨值足夠支撐企業2-3年的銷售,不存著被動拿地的「生存需求」。

也有部分企業全年都保持較為積極的拿地態度,如中海、世茂、榮盛發展等。一方面是由於拿地預算充足,趁目前土地市場持續低位,逆週期拿地是不錯的選擇;另一方面是追求進一步的業績增長。如世茂今年通過積極收並購、合作拿地等方式擴張規模,業績有望在下半年衝進前十。

此外還有部分企業,上、下半年的拿地態度有所轉變:陽光城、融信等企業由於上半年拿地保持理性,投資目標尚未完成,拿地計劃主要在下半年完成;中駿、佳兆業等企業上半年已經積極拿地,完成納儲需求,下半年在市場預期持續較冷的情況下,拿地腳步預計有所放緩。

三、 長三角、中西部投資佔比較重,多渠道、合作拿地逐漸成主流 從公佈了上半年新增土儲分布的上市企業情況來看,長三角、中西部成為上市房企2019年上半年投資的重點區域,但結合城市能級情況來看,兩個區域成交側重點有所不同:在回歸二線城市成為主流佈局戰略的2019年,中西部的二線城市備受青睞,成為房企投資的焦點,武漢、鄭州、昆明等城市頻頻成為月度成交土地建面最多的城市;長三角土地成交的主戰場則是三四線城市,如南通、常州、台州等城市也是房企拿地的主要目標。隨著中西部城市市場熱度的抬升,部分原本扎根於長三角的企業也將開拓中西部作為重要的佈局戰略,典型房企如綠地、新城等,今年上半年在中西部的投資強度已經與長三角大本營投資強度相當。

在拿地方式上,單一的招拍掛拿地已經不能滿足大部分房企降低土地成本、擴大拿地規模的需求,參與舊改、合作成為較多房企拓展拿地渠道的重要方式,尤其對於部分核心一二線城市來說,只能通過舊改來獲取城市中心的地塊。其中龍光、佳兆業、合生創展等幾個粵系房企在舊改方面較為突出。

除了舊改、合作以外,房企的拿地方式日趨多元化,如一二級聯動、產業勾地、綜合體模式、TOD模式開發等。越秀、藍光等企業在多元化拿地方面表現突出,越秀地產上半年通過收購「軌交+物業項目」品秀星園,增加土儲約139萬平方米,佔上半年新增土儲建面的4成左右。

總體而言,從上市房企的年中業績發佈會來看,規模房企的目標完成率還維持在相對樂觀的水平,且下半年供貨量均有一定的保證,轉化率不需要太高就可以完成全年目標,優勢依舊非常明顯。相應地,規模房企業績持續穩步攀升,對小型房企的生存空間則遭到進一步擠壓。

而在投資態度上,更多的房企在上半年以理性、謹慎為主,並表示下半年土地市場持續低位運行則有可能伺機低價拿地,拿地與否的關鍵在於價格是否合理,對於高溢價地塊、高價地塊則敬而遠之,尤其碧桂園、恆大、萬科這樣的標桿型房企,均表示下半年將以非常謹慎的態度拿地。

從典型上市企業的表態來看,後幾個月土地市場低位、平穩運行預計已成定局,有迫切納儲需求的企業可適當「撿漏」;而土儲豐厚的企業則還是應該以確保項目的盈利能力為第一要務,在土地投資方面更加慎重。